什么是四大皆空?

来源:大菩文化发布时间:2017-02-24


四大皆空

 

    四大皆空,空去哪四个大呢?不懂佛法的人,他会脱口而出地告诉你:“空了酒、色、财、气,就是四大皆空嘛!”其实,这与佛教所说的四大皆空根本是牛头不对马嘴,因为佛教所讲的四大是指“地、水、火、风”的四大物质因素。

   

    佛教讲“四大皆空”,是沿用着印度固有的思想而再加以深刻化及佛教化,因为地、水、火、风的四大元素是宇宙物理的,比如山岳土地属于地大,海洋河川属于水大,阳光炎热属于火大,空间气流属于风大。如把它们化为人体生理的,比如毛发骨肉属于地大,血液分泌属于水大,体温属于火大,呼吸属于风大;若从四大的物性上说,坚硬属于地大,湿润属于水大,温暖属于火大,流动属于风大。  

 

    从大体上说,小乘佛教所说的四大是指造成物质现象的基本因缘,称为四大种,意思是说,地、水、火、风是形成一切物质现象的种子,一切的物象都是由于四大的调和分配完成,四大和谐便会欣欣向荣,四大矛盾便会归于毁灭,物理现象是如此,生理现象也是如此,所以佛教徒把病人生病称为“四大违和”。

   

    小乘佛教观察四大种的目的,是在使人看空我们这个由四大假合而成的色身,不以色身为实在的我,不因执取色身为我而造种种生死之业,一旦把我看空,便会进入小乘的涅槃境界,不再轮回生死。

        

    但是不论如何分析四大,四大终属于物质界而无法概括精神界。所以唯物论者以四大为宇宙的根源,佛教则绝不同意这样的说法。    

 

    小乘佛教因为只空我而不空法,所以虽把物象看空,仍以为四大的极微质——“法”是实有的。

 

    不过,小乘佛教不是唯物论而是多元论,因为佛教的空不仅空去四大,乃要空去五蕴,四大只是五蕴中的一蕴而已。

 

    什么又叫做五蕴呢?那就是色、受、想、行、识,前一属于物质界,后四属于精神界,四大便是色蕴。五蕴是三界之内的生死法,空去五蕴才能超出三界的生死之外。

 

    同时,由于五蕴的提出,证明佛教不是只讲四大皆空,而是要进一步讲五蕴皆空。尤其重要的,佛教的重心并不以四大为主,而是以识蕴为主,至于受、想、行的三蕴也是识蕴的陪衬,乃是用来显示精神界的功用之广而且大。

 

    大乘佛教所说的四大不是指的根本元素,而是指的物态的现象,是假非实,是幻非实,对于物象的形成而言仅是增上缘而非根本法,虽也承认四大为物象的种子,但不以为四大是物象的真实面貌。

     

 

编辑:妙澄 责任编辑:李蕴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