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佛史之绝唱

来源:大菩文化发布时间:2019-04-17

记高僧之传,不以僧人名气之高低;

创分“科”之形式,奠僧众立传之气蕴;

录高僧弘法事迹,实乃中国佛史之绝唱。


在以前的文章中,我们了解到“佛教中国化”第一人的事迹,“华夏第一汉僧”译经弘法的传奇。你是否好奇是谁记录了这些高僧的事迹



他,就是南北朝时期梁代僧人慧皎法师。他所编撰的《高僧传》,共14卷,所载僧人,从东汉永平十年(公元67年)至南朝梁天监十八年(公元519年)453年间,共257人,附见者200余人。


以德行为准


自汉魏以来,西域僧徒之来华者,抱佛法汉化之愿,道安法师为助推佛法汉化第一人;中土僧俗,亦多锐意西行求法,自八戒法师后,从者无数;而汉地僧众,亦有译经弘法之心,继严佛调之后,更为风行。


由此,佛法在汉地日益流行。到了南朝,已是“南朝四百八十寺”的盛况。随着佛教文化的盛行,为知名僧人立传著书的风潮应运而生。僧传的文体大致经历了从单传到类传、通传的自然发展。其中,单传有《佛图澄传》;类传有《高逸沙门传》;而系统的通传,则是南朝梁宝唱和尚编撰的《名僧传》。


但在《名僧传》中,虽记载的僧众名录繁复,但其中的僧人多是当时名僧,为其作传立书者不胜凡几。在梵海拾贝的过程中,将那些隐世高僧遗漏在外,实为遗憾。


慧皎法师见状,便决定通览群作,博咨故老,广访贤达,重新辑撰僧传一书,此书便为《高僧传》。



奠僧众立传之气蕴


校其有无,取其同异。慧皎法师在编撰的《高僧传》的过程中,不仅积极捃拾前代一切可用的僧人行迹,其中人物素材方面不仅捃拾文学巨著《世说新语》,同时亦吸收以《名德沙门题目》为代表的品题作品、以《支遁别传》为代表的僧人别传、以《高逸沙门传》为代表的僧人类传等相关文献内容。


 同时在此基础上进一步展开,亦即丰富、深化乃至拓展文本内容,由此客观呈现出某种较为普遍的创作规律,真正实现佛法禅意、历史传承以及文学底蕴的多元同构。


《高僧传》全书共分为十科,分别为:译经、义解、神异、习禅、明律、亡身、诵经、兴福、经师、唱导。而每科之末,均有一篇总论,称“论曰”或“赞曰”。随后,对科目中的人物与事迹进行评述。构成了“言不释文 ” 、“直白风趣 ” 的文学风格。


同时,由于慧皎法师多是根据故老贤达的口述,随后加以笔录润色,书中也多出现夸张 、 拟人等写作手法 , 从而吸引读者眼球,激发浓厚的阅读兴趣。这种通俗易懂的方式,将高僧大德事迹与佛理,以这种通俗易懂的方式呈现在读者眼前。同时,也进一步加深人们对佛教知识和教义的了解 。


而这种分“科”立传的类传体,也成为其后僧传分类的原则与方法。同时,对高僧的事迹后评述,也进一步垫实撰写佛史的文化底蕴。



中国佛史之绝唱


绵亘古今,包括内外。在《高僧传》中,记载的高僧不仅只有佛法精深的汉僧,还以包容的态度对前来中土弘法的外来僧人,不吝笔墨。这为后世研究佛法传播与流行提供极为珍贵的历史考据。


更为难得的是,慧皎法师在编撰《高僧传》时,并非照搬前代史料,而是受到人物考绩制度和正史创作传统的影响,力图成为类似于正史创作的佛教正史


从而将摈弃个人色彩较为强烈的感性认识,上升为较为严谨的理性的学术过程。尽管受到笔录他人口述,以及前人书籍中夸张的事迹。但这不妨碍,《高僧传》最终成为较为官方的佛教传播文书。



同时,由于慧皎法师在编撰《高僧传》时,捃拾《世说新语》等综合性文学巨著。《高僧传》还记载许多文人和佛教僧侣的交往和他们受佛教影响的情况,以及一些僧众的文学活动,也可以进一步供后来者对此一时期的历史,作进一步的研究。


此外,书中载有的一些佛门故事,也为后世的文学提供创作素材。


魏晋南北朝时期的佛教发展迅速。《高僧传》记录了那个时代对佛教发展起重要推动作用的高僧大德,借助于这本书,世人得以查阅那个时代高僧论法的盛景。


(图:陆红艳 王晶晶 柯汉勋 慧禅法师 文:江宇)



编辑:江宇 责任编辑:李蕴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