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地藏菩萨本愿经》看佛经命名规律

来源:大菩文化发布时间:2020-09-16

原标题:从《地藏菩萨本愿经》看佛经命名规律


《地藏菩萨本愿经》又称《地藏本愿经》《地藏本行经》《地藏本誓力经》,与《占察善恶业报经》《大乘大集地藏十轮经》共称地藏三经。


此经叙说地藏菩萨之本愿功德,及本生之誓愿,介绍地藏菩萨在因地修行过程中的典型事例,并记载释迦牟尼佛在忉利天宫(欲界六天的第二层天),为母亲摩耶夫人说法,赞扬地藏菩萨“地狱不空,誓不成佛,众生度尽,方证菩提”的宏大誓愿。


上海地藏古寺,地藏菩萨像(图/卢鹏宇)


文字般若


对于一部经的研究、解释,必须要通达当中的文字、义理,研究了以后,再按照经上的道理去实践、去履行,此过程也称文字般若。


依着文字般若修观行,反照自心,就称为观照般若;由于观照工夫得力,与当下一念无为心、清净心、不动心、妙明真心相应,就称之为实相般若;契入实相般若,就称之为证,证有深也有浅。


研究经题的目的,就是先了解这部经的内涵,进而知道这一部经要讲些什么?如同一个人,在不了解对方的前提下,只要知道这个人的名字,便可循着名字的音声方位找到对方,从而加深印象。


所谓名以昭德,经也是一样,弄明白了这部经的经题,自然也能了解到这一部经的内涵、方向、义理的所在。


浙江佛学院,地藏菩萨像(图/李金洋)


从过去到现在,解释经题的方法有许多。


贤首宗,以“能所一对”来进行解释,即以能诠之文和所诠之义,来判别一部经的宗趣、义理。如《大方广佛华严经》,上面“大方广佛华严”六个字所诠的内涵,这是所诠;“经”之一字为能诠。


天台宗,则是用“通别一对”的解释方法,即用通、别两种方法来解释经题的内涵。如《佛说无常经》,上面“佛说无常”这四个字为别。


何谓“别”?即有别于其他,每一部经都有各自的题,不相混淆,这就是别。


何谓“通”?即通于其他,如《圆觉经》《楞严经》《弥陀经》,下面“经”字,即称为通。


其他各宗也都有自己的解说方式。


如何选择


通常是根据天台宗的七种立题来解释经题,天台宗以一切经题不出人、法、喻三者,所谓“三单三复一具足”,或者是“单三复三具足一”,总为七种。


这是什么意思?就是一个经题,可以把它分成人、法、喻三大项来解释,即以人立题,以法立题,或以喻来立题,来了解这个经题的内涵。


第一、单人立题,如《佛说阿弥陀经》,“佛”是人,“阿弥陀”也是人,这就是以人立题,可称之为单人立题。


第二、单法立题,如《涅槃经》,是专门谈“涅槃”的道理。涅槃,这是法,是寂静法,是出世间最高的一种法,每个人都想要追求一个不生不灭,就是涅槃。《涅槃经》的经题只有法,所以,这部经就是单法立题。


第三、单喻立题,如《梵网经》,“梵网”是一种比喻,梵网,是梵天的宫殿上面有一个网装饰,这个网是庄严梵天的福德,这个梵网里面有灯,一个灯照一个灯,所谓灯灯相照,没有穷尽。经题里没有人,也没有法,只是单独用比喻的方法来立经题,就称为单喻立题。


温岭万佛寺,地藏菩萨像(图/李金洋)


第四、人法立题,如《文殊般若经》,“文殊”是人,是果位上的菩萨,“般若”是法,这部经的题,有人,又有法,就称为人法立题。


第五、法喻立题,如《妙法莲华经》,“妙法”是法,“莲华”是喻,比喻我们的念心像莲华一样,出污泥而不染。经题中有比喻,又有法,这就是法喻立题。


第六、人喻立题,如《如来师子吼经》,“如来”就是人,“师子吼”是比喻,佛说法犹如狮子一吼,百兽皆伏。比喻佛说法,能摄伏一切邪魔外道。经题中有人,有比喻。《如来师子吼经》,让我们一看经题就明白,这部经是佛说的最真实、最广大、最方正的大乘经。


第七、“具足一”立题,何谓“具足一”?即人、法、喻兼具,如《大方广佛华严经》,“大方广”就是法,“佛”是说这部经的人,“华严”是比喻;以万行之因华,庄严无上之果海,契悟大方广、一真法界、当下这一念心,这便是三具足。


七种立题由天台宗的祖师智顗大师创立,智顗大师研究经论,把所有的经论加以归纳分析后建立了这个方法,除了天台宗智顗大师以外,另外还有三论宗的吉藏大师、东晋净土宗的慧远大师,还有华严宗第四祖的澄观大师,他们都有研究经、讲经说法的方法。


方法多样,但现在讲经一般多依据“单三复三具足一”来解释经题,清晰明了且更容易说明一部经的内涵。


 立题释题


了解这些后,我们再来看看《地藏菩萨本愿经》属于七种立题中的哪一种?


“地藏菩萨”是人,“本愿”是法,所以是人法立题。


“地”即土地,地能担当一切,一切崇山峻岭,万事万物都在地上。比喻菩萨的功德,能为众生而荷担一切难行苦行;地也有“依止”义,一切生命皆依地而成,依地而生。喻世间一切自利利他的功德善法,依此菩萨而存在和引生。


“藏”是“含藏、伏藏”义,《地藏十轮经》谓其“安忍不动,犹如大地,静虑深密,犹如秘藏。”地藏菩萨像大地一样,能含藏种种功德,能引生一切功德,难行苦行,救度众生,故名地藏。


“菩萨”是梵语,全称是“菩提萨埵”,汉译“觉有情”,菩萨有自觉、觉他两义:于己,则上求佛道,上求菩提以自觉;于人,则下化众生,以菩提法觉化众生,故菩萨者,觉悟众生,能觉悟众生之众生也。


什么是“本愿”?本心所发大愿即为“本愿”。


地藏菩萨的本愿是什么呢?


上虞区通泽寺,地藏菩萨像(图/卢鹏宇)


昔婆罗门女于觉华定自在王佛前,立弘誓愿:“愿我尽未来劫,应有罪苦众生,广设方便,令得解脱。”


光目女于清净莲华目佛前,发誓愿言:“若我母永离三毒及斯下贱乃至女人之身,永劫不受者。愿我自今日后,对清净莲华目如来像前,却后百千万亿劫中,应有世界所有地狱、及三恶道诸罪苦众生,誓愿救拔。令离地狱恶趣、畜生、饿鬼等。如是罪报等人,尽成佛竟,我然后方成正觉。”


由此,地藏菩萨的大愿,可以概括为“众生度尽,方证菩提,地狱未空,誓不成佛。”大愿具足,如《大方广十轮经》说:地藏菩萨以不可思议功德成就众生。


“经”是共同的名字,“经”的梵语叫“修罗多”,华言“契经”,即契理契机之意,上契诸佛所证之理,下契众生所具之机,因此,契理可证佛道,契机可度众生。一般有贯、摄、常、法的解释,任何一部经都包含有这些道理。


《地藏菩萨本愿经》融合了地藏王菩萨的大悲愿和诸佛菩萨的见证,最可贵的是整部经皆以白话文来叙述佛陀深入浅出的慈悲开示。对于深究佛法的修行者,可以印证因缘果报的不可思议;而初发心者,也可以相应契入地藏王菩萨的教化慈悲。


安徽九华山是地藏菩萨的说法道场,据说唐代时,新罗国僧人金乔觉,泛舟渡海来到中国,见九华山峰峦叠起,是修道的好去处,便在山中择地而居,潜心修行,终日坐禅诵经,后被山民诸葛节发现,民众大为感动。事迹传开后,得到本地闵姓山主等人的捐助,于是建寺庙,辟道场。


九华山地藏菩萨道场(图/王正强)


金乔觉去世后,葬于神光岭的真身宝殿,俗称“肉身塔 ”。据《宋高僧传》、《重僧搜神记》等称,金乔觉“趺坐函中,遂没为地藏王”,过三载,“开函视之,颜色如生,舁之,骨节俱动,若撼金锁焉,随(遂)名金地藏”。


因其生前笃信地藏菩萨,且容貌酷似地藏瑞相,人们便认定他是地藏菩萨转世,地藏菩萨以大愿大孝被世人敬仰,九华山也被公认为地藏菩萨道场。(文/王丽荣 图/李金洋 卢鹏宇 王正强)

编辑:王丽荣 责任编辑: 张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