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教早课,开始于凌晨3点到6点之间,僧众齐集大殿,诵经礼拜。图为珠海普陀寺早课(摄影:李金洋)
出家人又称修行人,既是修行人,那必然就会有修行的“功课”。“功课”一词,原本就是佛教里的概念,唐代寒山诗里就有“终是礼道场,持经置功课”。后来,学生日常的学习任务和作业就逐步统称为“功课”了。
佛教发展早期,出家人大多是修学或者修习禅定之类,并没有统一的日常修行功课。传入中国后,逐步发展形成了寺院,出家人也都安住在寺院中,因此也有了集体做功课的必要。
东晋的道安大师就曾制定过僧人的日常功课,可惜的是具体条文现已失传。近年以来,汉地寺院通用的日常功课,是在明朝末年逐渐统一并开始推广的。
关于“功课”,大家耳熟能详的就是“五堂功课”。通常,参加三坛大戒的新戒们报到后,就要接受“五堂功课”的考核。考核内容是五堂功课的背诵唱念;不合格者,不予登记入单,严格按照佛制律法、祖定清规执行。
又或者法师想要常住某座寺院时,该寺院常住法师会询问其是否精通五堂功课?那么要求出家人必须熟悉了解的五堂功课,究竟是什么呢?
晚课时,僧众齐集大殿,威仪具足。图为绍兴安康寺晚课(摄影:李金洋)
原来,汉传佛教的出家僧人每天有早晚两次上殿,“五堂功课”就是指早晚上殿时唱诵的功课内容,即早殿二堂,晚殿三堂。具体包含以下内容:
楞严咒
全名为“大佛顶首楞严神咒”,出自《楞严经》。楞严咒是咒中之王,亦是咒中最长者,2622字。佛经上说“楞严咒关系整个佛教的兴衰。世界上只要有人持诵楞严咒,就有正法存在。”
大悲咒、十小咒和心经
“大悲咒”出于《千手千眼观世音菩萨广大圆满无碍大悲心陀罗尼经》,是观世音菩萨的根本法门。“十小咒”包括:如意宝轮王陀罗尼、消灾吉祥神咒、功德宝山神咒、佛母准提神咒、圣无量寿决定光明王陀罗尼、药师灌顶真言、观音灵感真言、七佛灭罪真言、往生净土真言、天女吉祥真言。“心经”出自《大品般若经》,由唐玄奘法师译。
阿弥陀经、念佛名
《阿弥陀经》由姚秦鸠摩罗什译,为净土三经之一。诵《阿弥陀经》和念佛名是发愿往生西方净土的修行。
礼拜八十八佛、大忏悔文
八十八佛中五十三佛出自《观药王药上二菩萨经》,是娑婆世界过去佛;三十五佛出自《决定毗尼经》,是现在十方世界中佛。这八十八佛可以为众生作忏悔主,向八十八佛礼拜、忏悔可以灭罪。
蒙山施食
蒙山施食是于每日中午,取少许饭粒,到晚间按《蒙山施食仪》念诵,施食给饿鬼。蒙山位于中国四川雅安,相传甘露法师在蒙山集成此仪得名。
2019年遂宁广德寺传授三坛大戒法会期间,举办蒙山施食(摄影:李金洋)
早殿的二堂功课有的寺院在平日只念一堂,在节日念两堂功课。晚殿的三堂功课,在一般寺院中单日诵《阿弥陀经》和念佛名,双日拜八十八佛、诵《大忏悔文》;蒙山施食是每日举行的。
此外,不同寺院早晚功课诵持经咒内容虽大致相似,但可能因为修习的宗派不同而略有差别。所以,时间长度也不完全一样,大部分在一个小时左右。
除了上述说到的五堂功课外,《毗尼日用切要》也是出家人必修功课之一。《毗尼日用切要》是由明末清初见月律师根据《华严经·净行品》与密教经典中的偈、咒汇编而成的律仪典籍,涉及到出家人日常衣、食、坐、卧应念诵之偈、咒,并且还有在家、出家之戒条。
五堂功课、毘尼日用为三坛大戒法会中新戒必考核内容,图为2019年雪窦山资圣禅寺传授三坛大戒法会时,考核新戒五堂功课及毘尼日用(摄影:李金洋)
上述种种,都是历代祖师从浩如烟海的三藏十二部中精心挑选出来的,众多经典与法类统摄在里面,一直为汉传佛教各宗派所共同遵行,被奉为出家人的必修功课,也是一个出家人的“必背典籍”。
都说出家人晨钟暮鼓,行住坐卧皆如法如仪。确实这就是修行的基石。每天早课激励自己精进修学,每天晚课警醒自己光阴已逝,行住坐卧中告诫自己三千威仪、八万细行,一遍遍地诵持就是安定、净化、调伏自己的心性。这既是僧人威仪的体现,也是佛教道风的体现。(图/李金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