弘扬寺院文化,关怀现实人生

来源:大菩文化发布时间:2010-01-01

  稍关心媒体的话,会为我们这个世界最近发生的惨剧,感到震惊和不安。“九·一一”惊天动地,美国纽约世贸双塔轰然倾塌,八千上班族顷刻死于非命,对世界的影响和阴影,至今难以消除。印度尼西亚旅游胜地巴厘岛,一声爆炸,二百多游客炸得尸横遍地。菲律宾,近来接二连三大爆炸。莫斯科大剧院事件同样令人惊骇,观众正在看戏,武装分子破门而入,一千多人扣为人质,事件前后有118人丧生(新华网莫斯科10月29日专电截止29日),借用一句成语,真的是“天下大乱”。乱了什么?乱了社会秩序,乱了有序的生活,乱了人与人之间的正常关系。人类社会失序,人对自身的安全感到空前的恐慌——在公司上班,喝杯咖啡,海滩上晒晒太阳,剧院里看一台戏,等等,过凡人最平常的生活,都有了性命之虞,这就是最近发生在国外的现实。这只是荦荦大者。以色列和巴勒斯坦,阿富汗和巴基斯坦,那里几乎天天在上演自杀式爆炸、袭击。而且,专门在弱者那里下手,在无辜的毫无防备的人那里下手。社会秩序的局部混乱和人们安全感的空前危机,为以“发展、和平”为主题的二十一世纪的人类社会提出了一个新的课题,为何人类社会文明进步了,人类对自身的安全却感到前所未有的恐慌?这不能不引起世界的关注,引起我们的思考。人间怎会变得这么不安宁了?这些暴徒,残人又自残者,难道都是天生的冷血杀手,嗜血恶魔?佛教的缘起理论告诉我们“诸法因缘生,缘谢法还灭。”这个“天下大乱”,乱有乱的因,乱有乱的缘。这个“恐怖袭击”,自然也有“恐怖袭击”的因,“恐怖袭击”的缘。万事万物皆源缘起,那么,残人自残,害人自害者,也有它的因,它的缘。根子还要从人的本性中去找。


  印度佛教认为人的本性是净,梵净一如,自心本净。中国佛教发展了印度佛教,不但自心本清净,而且人人皆具本觉,本来就有觉悟、有智慧的。为什么不净、不觉、不悟了呢?那就是本性真如被无始以来的无明烦恼和后来的六尘染污。据说拉登很有钱,那些“盖达”成员自己不出面,专门拿钱去收买那些文化很低、教养很差、年少无知的妇孺,或者具有极端情绪的妄徒狂夫,给他们家庭多少万美金,再加上“自愿者”人生观和世界观的偏狭,便会腰缠炸药,甘心情愿去送死。哪一桩凶杀案、爆炸案没有背后的出钱者、主使者呢?这些“平民”去残害更多无辜的平民,叫人防不胜防。社会是人的集合,社会秩序的混乱,实际上是人的价值取向、心理健康出了问题。可见,根源在人的自心,祸根在贪嗔痴三毒。


  结合现在人类社会文明进程和现代人的价值取向,以及对生命的忧患意识,亟需一种理智的信仰疗治、抚慰我们受伤的心灵。佛教作为一种文化形态,作为一种宗教,有信仰功能和文化功能。寺院是佛教的具体表现形式之一,尤其都市寺院的文化功能,在精神文明建设中日显重要。寺院的文化功能主要表现在信仰、祭祠、艺术、文化学术、旅行、社会慈善福利等方面。


  一、信仰功能。信仰既是一种精神支柱,也是一种精神追求。佛教徒以信仰三宝(佛、法、僧)来作为自己的人生准则。真正的佛教徒,有四众弟子,即出家二众(比丘、比丘尼)与在家二众(优婆塞、优婆夷)。由于出家二众有明显的丛林生活制度,很自然地成为佛教徒的代表者。他们的言行举止,生活规范,也就成为佛教文化的传播者、体现者。由于出家二众过着茹素(不杀生)、持戒(不作恶)、自养(农禅并重,自食其力)、禅净双修(按佛教仪轨修持)的丛林生活,就必然为皈依者、信仰者作出垂范,引导在家二众,清心寡欲,潜心学佛,行持五戒十善。广东岭东佛学院由太虚大师1932年亲自来潮州创办。近年来,以学院为中心,定期举办佛学讲座,举办居士佛学提高班,2002年10月又对全国开办函授班,并在汕头、深圳等地设立辅导站,讲授佛教义理,提倡正信,受到广大信众欢迎。通过校刊《人海灯》和网络弘宣正法,也收到明显效果。正法的弘扬和对佛教内容的实践,都有利于社会的团结稳定,促进人与人之间的和睦相处、关爱,树立积极的人生观。


  二、祭祀、禳灾功能。自南朝梁武帝创设水陆无遮法会以来,中国民间形成了一套以佛事经忏超度祖先亡灵和的禳灾祈福仪轨,千百年来,绵延不绝,已成民俗。尽孝心,讲孝道,爱国爱家,这本是中国的传统伦理道德观念,在新的时代也赋予了新的内涵,这是一个伟大民族不可缺少的内聚力,凝聚力。潮州开元寺是唐朝建立的名刹,每年都要举行“消灾延寿法会”、“冥阳普利法会”、“水陆大法会”等,举行追思纪念法会。追悼死者,继承先人美德,发扬光大民族精神,佛教的这一祭祀功能与社会公德、家庭美德是相适应的。祭祀、禳灾祈福,既是对传统伦理道德的继承,也是对孝心、悲心的陶冶。以此为基础,发展开去,而奉行“同体大悲,无缘大慈”的佛教精神。


  三、艺术功能。二千年来,保存于佛教文化中的艺术门类,是十分丰富的。去一去被称为世界文化奇迹的敦煌;走一走保存着唐代皇家修密密坛的法门寺地宫;看一下云岗、龙门、麦积山、栖霞山的石窟以及新疆克孜尔千佛洞、库木吐拉千佛洞;研究一下各地寺院的古代建筑及其残存下来的古文物,因观世音菩萨道场“补怛洛迦”而得名的“布达拉宫”,北京雍和宫,洛阳白马寺,青海塔尔寺,上海静安寺文物楼,上海真如寺元代大殿,镇江市焦山定慧寺的宋代摩崖石刻及其碑林;各地千姿百态的佛塔、法幢,宝鼎;历南北朝隋唐至今的各种佛菩萨造像,壁画,刺绣,书法,血经,各种佛事法会的法器,供佛五具足的青铜器、瓷器、漆器……佛经中的偈颂,佛事唱念中的梵呗、演奏及其保存的古代音乐史料,北京广化寺的佛乐,上海佛教协会与上海音乐学院共同整理的佛教梵乐,广东潮州的“禅和板”佛乐,甚至出家僧众所穿的衣袍、海青、僧鞋僧袜无不是古代服装艺术的见证,也是古代中外文化交流的历史遗存。佛教中丰富的艺术功能对研究、继承包括雕塑、绘画、建筑、音乐、舞蹈、戏剧、服饰等在内的民族传统艺术具有特别重要的意义。


  一座寺庙就是一段历史的见证,一座寺庙就是一个丰富的艺术殿堂。引人入胜的佛教艺术净化、荡涤了人们浮躁、染污的心。


  四、文化学术功能。佛教文化集中储存的“三藏十二部”,浩如烟海、博大精深,穷毕生精力,也难以弄通弄透,这是一笔巨大的文化财富——用赵补初居士的话说,“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人类文明宝贵的文化财富。”可惜的是我们对它的了解和研究太不够了。佛法认为,人的心识具足宇宙的一切奥妙。自然的、社会的、生命的,精神世界的一切关系无不具足于人。人有多丰富,佛法就有多丰富,人有多复杂,佛法就有多复杂。(当然,有时人也很单纯,人有多单纯,佛法也就有多单纯)。中国以“大乘气象”(禅宗初祖菩提达摩语)在隋唐之际形成八宗,唐代的三藏玄奘大师第一次使中国的佛学水平超越了印度,创立了法相唯识之学。丰富的唯识学说,实际上是二千五百年前的人类最早的系统论,控制论,信息论。它的精华部分被其他各宗吸收之后,他自身却一度被湮没而沉寂了。禅宗一花五叶,六祖慧能更是奠定了中国特色的佛教,成为变印度佛教而为中国佛教的实际开创者。其后五家七宗,各有发展,并分传韩国、日本、越南,流传至今,弘扬不衰。中国成了东亚诸国佛教的祖庭。


  对于中国佛教二千年来的文化学术宝藏,至今尚未开发。近年来北京大学,复旦大学,南京大学等高等学府相继开设了宗教学系(或宗教研究所),对佛教文化学术的发掘与研究有了初步的启动,这是十分可喜可贺的。教内也开始重视佛教文化宝藏,甘肃省兰州浚源寺的“闻思学舍”、广州的“大佛寺图书馆”和成都的“文殊院图书馆”等,都办的比较成功。重视佛教文化学术功能,开发这一文化资源,深植人心,对继承传统文化,重树道德规范,起到积极的作用。


  五、旅游功能。在国际范围内,旅游业已成为不少国家的经济支柱产业,被称为“无烟工厂”。一围青山绿水,这只是自然资源,自然景点,走马观光而已。如果“深山藏古寺”,绿水映塔影,碑刻处处,梵呗声声,那就是人文资源,文化景点了。不仅驻足留连,说不定还会考察一番。“世上好语佛说尽,天下名山僧占多。”所有历史圣地,文化名城,差不多都有著名佛教丛林。假如你要知道浙江普陀山每年接待多少海内外旅游者,只问那码头上的售票者,便可分晓。河南嵩山少林寺,凭着他的达摩洞、禅宗祖庭,少林武功,那里兴起了一座新兴城镇,带动了百业兴旺。你去青海高原,最为繁忙的是开往塔尔寺的中巴。远在天边,近在眼前,上海玉佛寺是大上海的首刹,每天接待多少旅游观光者,门前安远路上排满了的大小巴士就可以告诉你。登在羊城晚报上一个整版的山西云岗旅游节广告,90%的旅游“菜单”都与佛教相关相连。


  在寺庙中驻足,在山水间游览,既瞻仰到深深的佛教艺术文化积淀,又在闲情雅致中陶冶情操。


  六、团结功能。凡佛教徒,都有慈悲喜舍四无量心,佛的信仰把五湖四海、海内海外的各民族同胞团结在一起。1999年,香港佛教界为庆祝第一个佛诞日成为法定公众假日,特向中国政府申请北京佛牙舍利赴港供奉,经国务院批准,成为轰动香港和南洋各界的一件盛事,全国政协副主席、中国佛教协会会长赵补初亲任佛牙舍利护送团团长,我们岭东佛学院受中国佛教协会的指派,选派16名(僧人)师生组成佛牙护法团同时赴港,完成了党和国家交给的守护特级国宝的重大任务,引起香港各界人士的赞叹,各种媒体作了许多报道,佛牙舍利莅港一周,有40万人次到红墈体育馆瞻仰朝拜,同时还有来自美国、澳洲、泰国、缅甸、越南、菲律宾、日本、韩国、马来西亚、新加坡、印度尼西亚等国和台澳地区的各界人士专程赶来香港礼拜佛牙。这一活动,意义重大,影响深远。岭东佛学院16位师生,不辱使命,载誉而归,受到了国家宗教事务局、中国佛协领导的肯定和表彰,我们也受到了一次爱国爱教的深刻教育。


  2002年2月23日,应台湾地区佛教界的联合邀请,西安法门寺佛指舍利由专机运抵台湾,先后供奉于台大体育馆、台北金光明寺、高雄佛光山、南投县中台山寺等处。法会期间,瞻仰信众三百多万,沿徒恭迎者数十万。这次佛事活动,是两岸最亲切、最自然、最和气的交流,通过这次交流,增进了两岸同胞的互相理解,增进了台湾同胞对祖国大陆的感情,对改善两岸关系和促进祖国和平统一大业,都会产生积极的影响。


  七、社会慈善福利功能。“大慈大悲悯众生,大喜大舍济含识。”这是佛教徒每天必诵的功课,也是每个佛教徒的信念与宏愿。凡社会上出现重大灾变,如地震、洪水,或资助贫困地区,帮助失学儿童,关心残疾人,捐助希望工程等等,全国佛教界总是发扬佛陀慈悲济世,救拔众生精神组织各寺院各佛教团体以及信众,慷慨解囊,踊跃捐赠,帮助灾区人民度过艰难,重建家园。仅以1998年长江、嫩江、松花江流域发生特大洪涝灾害为例,据中国佛教协会总第58期《会务通讯》报道,“据不完全统计,截止9月10日,全国佛教界已向灾区人民共捐赠人民币1500万元,港币70万元和大量食品、药品、衣物等。”中央国家机关工委下发(1998)13号文件,通报表彰了中央国家机关抗洪救灾工作先进集体和先进个人,其中代表佛教界的中国佛教协会榜上有名。广东佛教界在这方面也不逊于人。据《人海灯》杂志有关文章记载:1995年,广东佛教界捐款人民币76万元支援新疆、内蒙、宁夏、广西五个少数民族地区希望工程。1996年云南丽江地震,广东佛教界捐款近90万元人民币。全省佛教界自1992年至1996年4年间支持社会慈善福利事业,累计人民币达1300万元。1998年,广东省佛教界向灾区捐助人民币达360余万元。岭东佛学院师生从不多的零用钱中,也捐出9000多元,献上一份爱心。今年下半年,岭东佛学院还成立了居士义工团体,他们积极参与社会公益事业,护持三宝,帮助学院做好弘法利生工作。义工团体成为寺庙联系社会不可缺少的一支力量。上海、北京、江苏、浙江、福建、广东等省市对亚运会、奥运会、全国运动会也有相当的捐助。逢年过节,慰问孤寡老人,残疾儿童,向聋哑特殊教育等单位都有捐助。种种慈善救助得到了社会的普遍好评,新闻媒体也时有报道。这是佛教爱心最好的体现。


  本文所论述的寺庙七大文化功能,是寺庙自身存在,不是谁的发现、发明或创造。从国际范围来看,人心浮躁,社会动荡不安,人们追逐物质功利,而忽视了精神与道德的提升。确是为弘传佛教思想,净化人心提供了最好、最迫切的契机。自然,对寺庙文化的重视和弘扬,就提到日程上来。


  不过,应该指出的是,住持三宝,最终要由剃发染衣的出家二众护持,正如赵朴老所说:“要僧像僧、庙像庙、僧管庙”。作为管理寺庙的僧人,应该起到荷担如来家业,住持三宝的作用。换句话说,寺庙的文化功能体现得如何?发挥得如何?是充分还是有不足?是高是低?是强是弱?是有效是无能?这就要看管理者自身的素质了。如何提高出家二众自身的佛学修养、佛教文化素质,这是加强与提高僧伽教育的一大课题。没有僧伽教育,不可能接受、继承、发扬人类最伟大的思想财富之一的佛教文化遗产;没有僧伽教育,不可能找到发展和发挥寺庙文化功能的根本源泉;没有伽僧教育,不可能提高新世纪新时期僧伽二众的自身素质。这是佛教自身生死存亡、灯灯相续的大问题,这也是寺庙难以回避的、急需解决的大问题。

  佛陀的本怀,是关怀众生,关怀人的生存和现实人生的忧苦。如果我们能以佛教的义理、佛陀的教化参与社会的精神文明建设、道德建设、心灵与自然环保建设,并作出我们力所能及的一份贡献,我想,这正是我们佛教的夙愿:实践佛教内容,关怀现实人生。

 

 

编辑:果信 责任编辑:李蕴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