弘法与修持并重 素质与形象共进

来源:大菩文化发布时间:2010-01-01

  上海玉佛寺是一个仅有一百二十年历史的典型的都市寺院,在一百二十年的发展历程中,经由十一任方丈的共同努力,在历次的时代变换和复杂的社会形势下,始终处于沪上名刹的重要地位,尤其是在近代佛教史上发挥了巨大的影响,一个主要的原因,就是历代方丈始终坚持把“弘法与修持并重,素质与形象共进”作为寺庙发展的理念,坚持了与时代同步,为社会服务的方针。剖析玉佛寺这一发展理念的确立,对于帮助外界了解玉佛寺、认识玉佛寺,至关重要。作为玉佛寺的当家人,我愿意在这里略作介绍,以期抛砖引玉,引起大家对玉佛寺管理模式的讨论。
  1、弘法是玉佛寺立足社会的基本目标。
  自近代史上“庙产兴学”风潮以降,中国佛教界为因顺时代的需要,大力兴办佛教教育,积极探索弘扬佛法的新形式、新思路。作为全国最大的经济、文化都市,上海在佛教弘扬上当然也走在最前列,上海成了近代佛教史上最为活跃的舞台。近代高僧虚云、圆瑛、太虚、震华、持松、应慈、苇舫等,几乎无一例外地在上海留下了他们弘法的足迹,而玉佛寺又是他们在上海的必到之处。虚云法师在玉佛寺的七七四十九天领众熏修;圆瑛、持松、应慈等人在寺聚会讲经;太虚在寺内创办《觉群》周报,宣扬革新佛教的主张;震华创办上海佛学院;苇舫参编《中华大百科全书》,所有这些都在玉佛寺的弘法史上留下了闪光的足迹,为玉佛寺积淀下了丰厚的文化底蕴。文革以后,真禅法师面对百废待兴的局势,率先恢复上海佛学院以培养人才,撰著《玉佛丈室集》及《玉佛寺小丛书》,以凸显玉佛寺的弘法地位,深受社会各界关注,对贯彻党的宗教信仰自由政策起到了良好的推动和解释作用。先辈们积极弘扬佛法的传统,为玉佛寺在新世纪的发展奠定了基调,对玉佛寺近年来在弘法工作上新的跨越提供了可能。
  进入新世纪以来,玉佛寺结合新时期都市寺院的特点,大胆提出了“文化建寺,教育兴寺”的寺庙发展方针,把文化看成是寺庙品位的象征,把教育当作寺庙发展的主要支撑。由此开展了一系列重大的弘法举措。2000年6月30日,《觉群》杂志正式创刊,弘一图书馆修葺一新、对外开放,接着,星期佛学讲座、青年居士佛学进修班、僧伽进修班、梵乐团、觉群学院相继开办,玉佛寺开始形成了音声佛事与佛法讲演紧密结合、僧伽教育与居士培训互为补充、通俗讲座和专门研究齐头并进的良性发展的文化态势。
  如今,《觉群》杂志已成功出满十二期,期期有主题、栏目有重点,稿件数量源源不断,文章质量日渐提高,深受广大读者喜爱,索刊信件、电话纷至沓来。根据广大读者的要求及弘法工作的需要,《觉群》在现有季刊的基础上,特创立《学术版》,以提高自身的学术品位,现已出版两期。
为了加大通俗弘法的力度,本寺组织部分教内外专家学者撰写《觉群小丛书》,分别从不同角度对佛法进行介绍,要求语言通俗易懂、轻松活泼,行文流畅简洁,读者对象为具有高中水平的佛学爱好者。首期六本已于2002年10月底由宗教文化出版社公开出版发行,并于2002年11月建寺120周年庆典活动上举行了首发式。
  为进一步提高弘法工作的水平,积极吸收和借鉴国外佛学研究的先进成果、弥补国内佛学研究过程中缺乏原典著作的缺陷,本寺成立了“觉群编译馆”,主要从事国外佛学名著、名篇、梵文、藏文佛学原典的翻译、出版工作,编译馆组成人员除寺庙已有的几名博士、硕士外,主要聘请各高校对佛学及外语均有较高造诣的著名专家、学者加盟,“觉群译丛”将作为编译馆的成果推出,在确保质量的前提下,首批译著预计于2003年下半年推出。
弘一图书馆,经过近两年的运转,已基本走上正轨,目前图书数量已达1、5万余册,其中包括各类珍藏本大藏经九套,所有图书分类编排、整齐规范,阅读率、出借率不断上升,吸引了一大批佛教信徒和佛学研究爱好者。
  星期佛学讲座,目前已讲完120期,每期均聘请教内外的专家学者、大德高僧莅临讲学,广大听众获益匪浅。听众人数由最初的一、二百人,上升到千余人。
  佛法如甘露,梵音送清凉。梵乐自古就是传播佛法有力的助缘。为弘扬佛法、进一步发掘佛教优秀的文化遗产,2000年,本寺在原有梵乐团的基础上,正式组建了上海玉佛寺梵乐团。两年来,梵乐团先后数次承担了与弘法有关的大型演出活动,悦耳的歌声、款款的莲舞、专注的演奏,充分展示了梵乐团较高的表演水平,给广大观众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为了更好地做好佛教教育工作,实行规范的院校管理,我们于2001年9月,创办了觉群学院,由僧伽进修班、居士进修班及梵乐班合并组建而成。
  佛教是传统的宗教,但“与时俱进”是佛教发展过程中不朽的灵魂。佛教对于人类文明的成果一向能够积极利用。2000年6月,本寺创办了专业网站,以新颖的形式进行网上弘法,适应了现代人的需要,深受广大信徒及佛学爱好者的喜爱。
  作为寺院全年文化工作的会演,本寺还于每年九月举办一次觉群文化周,文化周期间重点推出法师讲经、居士演讲、梵乐表演、禅修实践等活动,整个活动隆重而热烈,通俗而又内涵丰富,达到了僧俗交流、雅俗共赏的效果。
  佛教立足于社会,如何与社会相适应;身处都市的寺院,如何实践以“觉悟人生,奉献社会”为目标的“人间佛教”思想,是玉佛寺僧俗大众始终思考的问题。为此本寺分别于2000年9月和2002年11月举办了“佛教与社会主义社会相适应”、“都市寺院与人间佛教”研讨会,邀请国内外著名的专家学者、大德法师进行探讨,反响良好,收效很大。
佛教文化教育事业的发展永无止境,我们绝不满足于眼前各项工作所取得的成绩,将一如既往、进一步拓展新的发展途径。在今后不长的一段时间里,计划创办觉群研究所、觉群养老院、觉群环保促进会等一系列以“觉群”为品牌、范围覆盖文化、教育、福利、环保等领域、以“振兴佛教、回报社会”为目标的弘法机构。觉群研究所,主要承担对佛教各大领域的研究任务;觉群养老院,将引进社会上成功的管理模式,借鉴海内外相关组织的管理经验,试图通过此举帮助社会解决人口老龄化问题,从而引起社会各界对老龄问题的关注;觉群环保促进会,将通过对社会环保组织的资助和奖励,以及举办有针对性的环保问题研讨会的形式,积极促进社会环保事业的建康稳定发展。
  2、修持是玉佛寺保持自身本色的基本内容
  佛教的特色在于修持实证,修持实证是佛教保持旺盛生命力的前提和保证。玉佛寺作为禅宗道场,保持禅宗宗风当然是第一要务。自可成法师执掌玉佛寺,为玉佛寺确立临济法脉以来,玉佛寺历代方丈都把禅堂一枝香作为治理寺院的第一堂课来抓。虚云和尚在这里主持的四十九天禅七活动在近代佛教史上是一段佳话,其禅堂开示已被整理成文,传遍海内外。真禅法师上任以来,重兴禅七活动,将禅七列为每年必须进行的活动。不仅如此,在真禅法师任上海佛学院院长期间,佛学院的每学期开学的第一节课就是进禅堂坐香,以增进和培养学僧毕生修持的信念。近年来,玉佛寺继承并发扬了这一家风,每年的腊月初一至初八,全寺僧众停止一切活动,举行禅七,聘请海内外著名禅师主七,参加者数百人,还吸引了不少青年居士慕名前来,纷纷要求进禅堂坐香,以体验禅修生活。
  禅七只是一次相对集中的修持活动,佛教修持应该在日常生活的每时每刻。我们根据玉佛寺的实际情况,安排了初一羯磨、十五诵戒,平日轮流坐香的修持内容。每天的早晚课诵,法师们都能自觉参加。大家真正做到了“以严谨的修持提升自我,以优良的道风回报信众”的要求。把积极修持看成了保持自身本色的基本内容。
  3、素质提升是玉佛寺保持长足后劲的力量源泉
  从某种程度上说,寺庙是一个大课堂,是培养和造就人才的处所。玉佛寺历来对人员的素质要求极高。玉佛寺的僧众全部毕业于佛学院,玉佛寺的职工大专以上文化程度者超过一半。玉佛寺僧、职员工的学习,每周一次,已成制度。学习的内容涉及政治、法律、经济、管理、时事政策、佛学等各个方面,或请专家学者莅临讲学,或请大德高僧宣讲佛法,或集体座谈,以达到进一步提高的目的。
众所周知,僧侣是住持佛教的三宝之一,是佛教生存和发展的主干力量,僧人素质的高低,决定着佛教的兴衰和寺庙的进退。有鉴于此,本寺于2000年下半年创办了僧伽进修班,集中了全寺各部门的青年法师进行系统的佛学理论及文化知识教育。从第二届起我们还从中国佛学院、上海佛学院、灵岩山佛学院、岭东佛学院、河北佛学院引进了近三十名应届毕业生,他们具有一定的文化基础和佛学知识,志愿继续深造和提高。在多方听取专家学者的意见后,我们为这些学员开设了中、外哲学史、心理学、教育学、英语、佛教文献学、宗教学、天台、华严、法相、禅、净、律、密等各宗派研究,希望通过两年时间的学习,使他们在佛学研究、文化交流、寺庙管理等方面能有较高的造诣,从而逐步成长为玉佛寺文化教育工作的主要力量。
  青年是祖国的栋梁,也是佛教的中坚力量,针对现代青年有知识、有文化、懂科技、热切渴望了解佛学的特点,为提高当代青年居士的整体素质和佛学水平,我们开设了青年居士佛学进修班,课程设置以佛教各宗基础理论、佛教历史发展的经验和教训、宗教学理论为主,希望通过一年的培训,基本满足他们对佛教知识的渴求,树立他们对佛教的正确信仰,以理智的正信推动佛教事业的健康发展。招生对象都是经过严格筛选的、具有大专以上学历的优秀青年居士人才,分基础班和提高班进行教学。
  素质提升是我们确保弘法成功的基本要求。
  4、形象塑造是玉佛寺扩大其世界影响的致胜法宝
  玉佛寺是恢复开放较早的寺院,在上海,玉佛寺还被作为上海著名的十大景点推出。玉佛寺是上海各大寺庙中海内外游客最多的寺院,每年均有数十万外宾、数百万游客光临参观。玉佛寺还是接待各国元首和政府首脑最多的寺院之一,迄今为止,已接待过部长级以上贵宾二百五十余人次。承担着如此重要的接待任务,玉佛寺的形象显得至关重要。自真禅法师以来,我们在每次接待前都要做出精心准备,成立专门接待小组,对接待过程中可能碰到的问题做出周密的安排。无论是葡萄牙总统,还是美国总统夫人,我们都能圆满地完成接待任务。在接待中,真禅法师总结出来这样一条经验,即“阿弥陀佛加友好”的接待原则,为玉佛寺历次的接待工作指明了方向。
  完成接待任务单靠临时安排还不行,必须从平时点滴做起,不断提高玉佛寺的对外形象。近年来,我们提出了“内抓素质,外树形象”的口号,把外在形象和内在素质有机地统一在一起。我们提出的形象包括僧众的表率形象、职工的服务形象、寺庙的环境形象、接待的礼节形象、旅游的景点形象、烧香的文明形象……等各个方面,我们坚持事无巨细,一律以形象为先导,以体现素质为基本要求。
  5、严格而先进的管理手段是玉佛寺适应社会的有力举措
  传统的寺庙管理采用的往往是《百丈清规》上所列的要求,以四十八单执事为管理网络,采取方丈负责制的形式。随着时代的发展,实行民主管理、发挥个人主观能动性的要求越来越强烈。因此顺应时代的要求,对传统的管理方式作出变革已势在必行。中国佛教协会也多次发文要求有条件的寺院成立一委一处,即寺务委员会、寺务处。玉佛寺既是一个佛教道场,同时又是一个重点旅游接待单位,加之文革后形成的既成事实,所以法师和居士在寺院中同时存在,居士竭诚地为法师服务,法师在寺务管理上吸收居士参加,以起到共同促进、共同提高的目的。寺务委员会由法师和居士共同组成,采取民主集中制的原则,负责寺院大政方针的制定,对寺院的日常事务作出总的决策;寺务处负责对寺务委员会的决策具体贯彻和执行,定期召开各部门负责人会议,制定各部门规章制度,对下辖各部门的工作进行督促和检查。寺务处下辖四部两室,分别是弘法部、法务部、后勤部、经济部、办公室、财务室,各部门明确分工、相互协作、共同促进。年终各部门进行总结,部门负责人要在寺务处成员会议上进行年终述职,最后由寺务处评比打分,合格的继续任用,不合格的及时更换,以保证寺务管理的高效、优质。
  玉佛寺现有素斋部、法物流通处两大经济部门,他们的存在既是为了满足信徒和游客的需要,为信徒和游客提供优质服务,同时也是为了给寺庙提供一定的经济来源,对于这两大部门的管理,我们的要求较高,认为有必要借鉴企业的管理模式。从2000年开始,我们在这两个部门实行了全员劳动合同制,对部门经理公开招聘,竞争上岗,实行目标管理,两大部门的效益因此而有了较大幅度的提高,员工的劳动热情普遍高涨,这是我们在寺庙大胆引进竞争机制的结果,也是玉佛寺适应社会发展的有力举措。
  6、兴办慈善福利事业是玉佛寺回报社会的主要手段。
  佛教自古就有“上报四重恩,下济三塗苦”的训诫,扶贫济困、救助社会弱势群体,是佛教慈悲济世的大乘菩萨精神的最好体现。玉佛寺自真禅法师以来,一向注重社会慈善福利事业,多次向社会福利事业捐款、捐物,大力扶助伤残贫困儿童,创办真禅学校、出任儿童福利院名誉院长,为儿童福利事业倾注了毕生的心血,先后向儿童福利院、敬老院及灾区捐款、捐物价值人民币近千万元,受到了社会的普遍好评。近年来,我们继承真禅法师的遗志,继续了他老人家的慈善遗风,在建设希望工程、救助下岗失业人员、关注社会老龄问题方面积极开拓,大力投入,充分展示了玉佛寺全体僧、职员工“乐于助人、回报社会”的精神品格。
  玉佛寺是一个典型的都市型寺院,在都市寺院中如何保持佛教的优良传统,并在保持传统的同时,因应社会需求,积极探索新形式、新思路、新方法,从而为新时期佛教的发展创出新的模式,是时代的要求,也是佛教不可回避的课题。希望大家都能投入到关注当代佛教寺院发展的课题中来,为佛教在新时代的发展振兴积极探索。
 

编辑:果信 责任编辑:李蕴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