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社会科学院世界宗教研究所杨曾文教授在首届佛教聚云法系文化研讨会上的致词
(图片来源:大菩文化 摄影:唐林雪)
自中国进入改革开放新时期以后,佛教界联合学术界举办了很多佛教学术会议,既促进了佛教界文化建设,也促进了社会人文科学界学术研究,对中国佛教学术水平的提高和发展作出很大贡献。今天在重庆忠县举办以探讨明代著名高僧聚云吹万禅师及其法系的研讨会,应当说是很有创新意义的。
为什么这样说呢?我想简单举出以下几点:
一、佛教是中国传统民族文化结构中的重要一支,而禅宗如近代太虚大师所说是中国佛教的“骨髓”,乃至是“中国唐宋以来道德文化之根源”。然而长期以来中国佛教学术研究比较侧重于明清以前佛教历史和佛教思想、文献的研究,对包括禅宗在内的明清佛教的研究较少。今天研讨会的中心主题是明代聚云吹万禅师及其法系,本身就是个突破,具有特殊的意义。
二、应当承认,长期以来学术界在对唐宋禅宗研究中,比较着重于对禅宗早期历史和人物、禅法的研究;在对禅门五宗的研究中,又较多地研究临济宗,其中对唐代临济宗创始人义玄、北宋的圆悟克勤及其弟子大慧宗杲的研究较多;在对进入南宋以后的临济宗的研究中,则更多地研究圆悟克勤另一弟子虎丘绍隆法系的研究,对于进入明清以后大慧宗杲法系则很少涉及。今天会议的主题,可以促使人们了解大慧法系在明清之后在四川重庆一带曾十分流行和至今仍在传播的情况。
三、宋代临济宗的兴盛是在临济下九世、杨岐下三世圆悟克勤(1063-1135)传法于大慧宗杲(1089-1163)和虎丘绍隆之后,在他们的门下分别形成大慧法系和虎丘法系。大慧传法于福州西禅寺懒庵鼎需,鼎需传福州鼓山寺木庵安永,安永传杭州净慈寺晦翁悟明,后经过七世传承,至秦岭铁牛德远,然后传叙州朝阳洞寺月明联池,联池传于吹万广真禅师。吹万广真属于大慧法系第十四世。
四、吹万广真禅师是明代杰出的禅师,精于《华严经》和华严宗义理,悟解理事、事事圆融无碍的思想,同时对禅门五宗的“门庭施设”,特别是临济宗的三玄三要、四宾主、四料拣;曹洞宗的五位君臣等十分熟悉,长期在忠州聚云寺传法,致力于发扬大慧禅风,培养弟子,影响很大,为明代以后禅宗和佛教文化在四川一带的传播作出了卓越的贡献。
吹万禅师撰有《释教三字经》,概要介绍佛教历史和佛教宗派要义,在明代已经流行,有荆南敏修注本。近代继上海南亭法师撰《释教三字经讲话》之后,印光法师重加修订并代吹万作序,嗣后在南京创立金陵刻经处的杨文会居士又对此改编和注释,编为《佛学初学课本》出版,曾广为流行。
出席这次学术研讨会的有众多学有专长的学者和法师,撰写了内容丰富的关于吹万禅师及其法系的论文进行交流,相信会议一定能取得圆满成功。
在举国上下投入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推进以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主体的文化大发展大繁荣,为实现民族复兴的中国梦而努力奋斗的大好形势下,相信这次具有创新意义的学术研讨会将为促进重庆社会人文科学发展和文化建设,推进佛教文化的发展作出积极贡献。
谢谢大家。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