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一代高僧

本性禅师谈月身菩萨慈航禅师传奇(连载三)

本性禅师 2020-06-01 14:27:16

关房初访


有一天,达心法师对谢冰莹说:“谢先生,你整天写文章,太累了!为什么不多休息休息呢?上山去看看慈航老法师吧,你一定很崇拜他的。”


“现在,我的脑子里不干净,都是些小说里面的人物在活动,我要等小说写完,六根清净了,再去看老法师。”谢冰莹婉拒了。


其实,谢冰莹的心里也不时在想:这位倍受性如法师、达心法师崇拜的慈航禅师到底是什么人呢?


《红豆》完全修改了一遍后,谢冰莹就怀着朝圣一般的心情,带了女儿莉莉前去弥勒内院拜访慈航老法师。


这次在弥勒内院接待谢冰莹的也是由大陆来台投奔慈航禅师的青年学僧自立法师。


自立法师,来自江苏泰县,曾就读于设立在泰县城中光孝寺香雨楼的光孝佛学研究社。他从佛学研究社一位名为广净的法师手中得以读到《慈航法师演讲集》,被慈航禅师大众化的弘法风格所折服。1948 年春,他逃离故乡入杭州佛学院就读,遂以“自立”为化名给远在南洋的慈航禅师去信,慈航禅师回信并附信寄来五十元,这让自立法师深受感动和鼓舞,从此正式改名为自立。1949 年在征得慈航禅师同意后,自立与幻生、唯慈等法师一同入台亲近慈航禅师。


见到自立法师,谢冰莹不免先客套一番,询问性如法师以及弥勒内院的一些情况。


自立法师告知慈航禅师正在闭关。


尚未深入接触佛教的谢冰莹对闭关虽有所耳闻,但这次还是第一次这么切身地看到,她问:“闭关是怎么回事呢?”


自立法师说:“闭关修行是我们中国佛教传统中备受推崇的一种方式,它可以让修行人暂时摆脱团体生活中的各种不便,在关房内通过自行修持、阅藏等提升自身各方面的水平。


这位自立法师果然是读过佛学院的,回答得一丝不苟。


自立法师接着说:“一般来说,闭关者在进入关房时要举行闭关仪式,而且在关房内也需要安排相应的功课。”


实际上,闭关是僧人的大事,不仅要求闭关者有顽强的毅力,也需要有一定的修学基础。莲池大师《竹窗三笔·年少闭关》告诫说:


闭关之说,古未有也,后世乃有之,所以养道,非所以造道也。且夫已发菩提大心者,犹尚航海梯山,冒风霜于百郡。不契随他一语者,方且挑包顶笠,蹈云水于千山。八旬行脚,老更驱驰;九上三登,不厌勤苦。尔何人斯,安坐一室,人来参我,我弗求人耶?昔高峰坐死关于张公洞,依岩架屋,悬处虚空,如鸟在巢,人罕觐之者。然大悟以后事耳!如其图安逸而缄封自便,则断乎不可。


谢冰莹对此极有兴趣,仔细地倾听自立法师的介绍,她问道:“闭关得大半年不出门,那不是特别的辛苦?我曾经听说弘一大师闭关著述,那可真是了不得啊!”


自立法师自豪地说:“辛苦是当然的啦!我每次提水送饭给老人时,从窗子向关房里看,没有一次不见老人在那眼不离书、手不停笔的埋头苦干。我们老法师一生曾三次闭关呢。”


谢冰莹问:“那这次是第几次?”


“第三次啦。”自立法师说:“老法师58 岁时(1952 年),因为随同甘珠活佛巡回弘法台湾返回,决定闭关礼诵《法华》,这年九月十九日在弥勒内院开始了他第三次的闭关。”


“老法师闭关是为了写书?”谢冰莹想起自己住进静修禅院的动机,是否也是他们所谓的闭关?


“当然,不过这次闭关的目的和之前两次不同,主要是两方面的安排:一是想借此完成他此前预定的著作,二是他想借助关房的窗口来给学僧们上课。因此,老法师自嘲这次闭关是挂名的。”


谢冰莹疑惑地问:“为什么说是挂名的?那我们今天拜访老法师方便吗?”


自立法师说:“因为他在关内还授课啊。有人就批评老法师身居关内,心驰关外,老法师回应他们说:闭关自度,说法度他,岂不一举两得吗?所以他在关内也接待学僧和来访的客人啦。”


谢冰莹若有所悟地说:“原来如此!”


她心里正在想,这位老法师该是怎样的人物,做事情竟然如此与众不同呢。


随后,自立法师带着谢冰莹母女到了关房前。那是一间不起眼的小屋,门上贴了封条,只留一个可开闭的小窗口。


自立法师用锤子轻轻地敲了一下小钟,慈老法师那张充满了慈祥的圆圆的笑脸,就在小小的窗口出现了。


彼此寒暄之后,慈航禅师就搬出一本很大的相片簿并指着他在南洋的徒弟王弄书、毕俊辉两居士说:“这两位女居士,都是在南洋很热心弘教的,你将来去南洋时,一定会认识她们,而且会成为好朋友的。”


“我恐怕没有机会去南洋。”谢冰莹回答他,视线仍然落在相簿上面。


“会去,你一定会去的。”


看见谢冰莹带着小朋友莉莉,老法师开心极了,马上给她两个大苹果,并且说:“这位小朋友很聪明,将来她会周游世界的。”


慈航禅师的话语总像是一种预言,谢冰莹也只好不置可否。


忽然,慈航禅师对谢冰莹说:“谢先生,我希望您辞去师大的职务,来山上做一件工作。”


“什么工作?”


“把佛经上许多故事,用白话文译出来。”


“非常抱歉!我对于佛教太没有认识了,佛经上有许多字我都不认识,怎么可以翻译呢?”


“我会告诉你的,只要你发心来做就好了。”慈航禅师很诚恳地说。


“我很愿意跟老法师学习,做您的学生,可是我目前要负担家庭的生活,还不能上山。”谢冰莹委婉地谢绝了。


老法师语重心长地说:“佛教的教义,要普遍到民间,必须要大众化的文字,能令小学生读给八十岁的老婆婆听懂才行。”


他继续说:“我想编一部《佛学白话丛书》,把藏经里面的许多材料,用小说、话剧、诗歌、传记、童话、寓言的体裁,编出很有趣味的小丛书来,贡献每一个角落的人们去阅读。”


“是的,现在还不是你上山的时候。我知道,这时候要你写有关佛教方面的文章,你是很勉强的。不过将来有一天,别人不向你索稿,你也会主动地写的。”


慈航禅师接见了谢冰莹母女,并且预见了母女二人未来的经历,后来这些都一一应验了。1957 年8 月,马来西亚霹雳太平侨校联华高级中学想从祖国台湾聘请教授国文的教师,遂得到友人的推荐,谢冰莹带着女儿前往南洋, 与王弄书、毕俊辉二居士真的成为了好朋友;1960 年816 两岸慈航 一位月身成就者的人间传奇月,她只身返回台湾,莉莉则留在南洋继续完成学业,后来果真环游了大半个世界。


实际上,慈航禅师对谢冰莹早有关注。第一次拜见结束后,慈航禅师赠送了谢冰莹一本亲笔签名的《菩提心影》,当时她并没有打开细看,等到坐上公交车之后才随便翻开,就在那一页发现了自己的名字。原来慈航禅师把谢冰莹北阀从军的那段事迹,例举出来,勉励青年妇女努力报国。


在谢冰莹的印象中,慈航禅师慈祥、和蔼、诚恳、热情,眸子里放出智慧、博爱的光辉,使人一见就有亲切之感。这种印象应是当时见者一致的,无怪乎达心法师、性如法师等屡屡劝谢冰莹早点去会见慈航禅师,他们总是说:“你一定很崇拜他的!”


大概在第一次会见慈航禅师之后,谢冰莹在《觉生》第47 期发表《慈航法师印象记》,其中感慨地说:“的确,慈航法师太像弥勒佛了!他披着一件金黄的袈裟,精神饱满,眼睛奕奕有神;说起话来,声音洪亮,发人深省。”


上一篇

《<红豆>结缘》


下一篇

《善巧说法》


(作者介绍:本性禅师,福州开元寺方丈、泰宁庆云寺住持)

编辑:妙祺 责任编辑:李蕴雨
下载APP荧幕净土装进口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