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一代高僧

本性禅师谈月身菩萨慈航禅师传奇(连载十四)

大菩文化 2020-07-07 09:04:40

佛教与国家


慈航禅师在仰光还积极开展通俗演讲,逐渐形成自己的弘法风格。


他曾数次宣讲佛法与国家之关系,启发民智,宣扬佛法在救世救民方面的意义和作用。


慈航禅师说:“慈航到仰光来了三年,平日以疏懒的缘故,闭居豹兔阅经,很少外出,所以与诸君极少把晤。今日有缘,得与诸君聚会一堂,而且来讲佛法,这在慈航实不胜引为喜慰。”


接着他介绍本次讲说的主题是《佛教与民国》,他说:“本题是《佛教与民国》。要用什么因缘来建立呢?这个年头,既号民国,自然事事要维新的,何以把二千余年的佛教,和民国联为一起呢?这是要待于解释的。


“民国立,与神治、天治迥然不联同。孙中山先生以'三民主义',创立民国,而'三民主义'则具有自由、平等、博爱三义。然而中国非不自由,实过于自由;以过于自由故,遂造成越轨行为与自私自利,其误在未能达到普遍合法之真自由。欲达到此目的,必须放弃个人自由,以求众人之自由;牺牲家族之自由,以求社会之自由;牺牲宗族之自由,以求国家之自由。人民既自由矣,进而言平等。神治、天治时代,唯神与天为无上权威,神与天之下,人民不足与言平等;今言民治制度,已无无上权威之可言,万民地位出发点,均以平等精神为依归。博爱精神在乎个人,能推爱己之心,以及于人。故民国的精神,在人民要以觉悟的本性觉悟起来,才有真自由、真平等、真博爱,是与佛教之众生皆有佛性,皆能成佛之平等精神同。主义既同,则佛教与民国的精神,固相吻合。民国之自由在精神,佛教视色身世法为缘生,唯心为自由,二者亦同。民国之博爱主义,与佛教之慈悲为本,二者尤同。故佛教与民国之关系,可以两相契合而不相离。


佛教根本即智慧、慈悲、精进,与孙先生立国精神在智、仁、勇,亦相同也。


而对于佛教与国法之关系,慈航禅师说:“国法者,乃治世之法也;佛法者,乃救世之法也。非国法难以治世,非佛法无以救世;国不治则不成国,国不救则同归于尽,二者相倚不可相离明矣。


“故吾所谓'佛法与国法','与'之一字,正含有连带关系;吾人若加以判别,自当明了也。若能依声闻之四谛(知苦、断集、慕灭、修道),缘觉之十二因缘,了知无明为生老病死之源,则无明灭,生老病死亦灭。从此依四谛,推自及他,发四宏誓愿,所谓'众生无边誓愿度,烦恼无尽誓愿断;法门无量誓愿学,佛道无上誓愿成'。广修六度,勤行四摄(布施、爱语、利行、同事),则成佛度生,必能达到目的。”


再次是佛教与民治,慈航禅师说:“在这里我们的确极力推崇'自治',可是谈何容易?自治的始基在于个人的自觉,要先有自觉,然后才能自治;由自治以进于民治、众治,这是三位一体的说法。我以为佛陀觉行圆满,是个顶有自觉的人,故言自治者,要以佛陀为师。这是自治和佛教有密切的关系,不容忽略的。


“有人以为'佛陀是神明',便陷于从前神治或天治的谬误了!殊不知佛教是最平民化的,是讲自觉、觉他、觉行圆满等教理的。由先觉觉后觉的教理来说,全中国的人,倘能以佛陀为先觉,而努力求觉行圆满的精进,必有裨于民治之实现无疑。何以故?自觉自治之基础既立,即众治由是完成故。”


慈航禅师在仰光的民众宣传获得了太虚大师的肯定,大师所作《释慈航救国方案序》说:“慈航盖一热肠古道、魁奇磊落之人也!昔尝从余问学闽南院,旋就任安庆迎江寺方丈,以精进遭俗忌,去而至南洋印度,于仰光大得人信仰。”


上一篇

《成立仰光中国佛学会》


下一篇

《大金塔放光》

编辑:贺雪垠 责任编辑: 张妙
下载APP荧幕净土装进口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