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神兽坐骑 彰显佛法义理
西游记《真假美猴王》中,六耳猕猴化为孙悟空,诸天人众不能辨别,最终却被地藏菩萨的坐骑谛听分辨出来。
来源:大菩文化 2018-11-07

重走中国海上丝绸之寺 领略多元文化融合之美
作为陆上丝绸之路的延伸,海上丝绸之路始于秦汉,发于三国,繁荣在唐宋,转变于明清,是已知的最为古老的海上航线。佛教作为海上丝绸之路沿线国家人民主要的共同信仰,不仅是增进人民友好感情的重要渠道和主要纽带,更是谱写了千古传诵的中外友好交流篇章。
来源:大菩文化 2018-11-07

寺与庙有什么区别?
寺和庙都是中国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国家公布的全国文物保护单位中,寺庙及其相关设施约占一半,可以说是“历史文物的保险库”。而且,寺、庙建筑在漫长的发展历史中,形成了非常鲜明的民族风格和民俗特色。
来源:大菩文化 2018-11-07

为什么僧鞋要破六个洞?
这和佛教的“戒杀生”、“惜福”等理念有很大关系。出家人不穿皮制品,因为非杀生不足以取皮革;也不穿丝制品,因为一双丝鞋,可能需要辆牲一千条蚕的性命。所以他们穿草鞋和布鞋。
来源:大菩文化 2018-11-07

这些特殊的乐器,传承了佛教千年的文化
世上有许多乐器,古琴松沉旷远,二胡深沉悲戚,笛子清脆婉转……不同的乐器给人带来的感觉是千差万别的。有人能从乐声中找到情感的共鸣,释放压力。
来源:大菩文化 2018-11-07

寺院斋堂为何叫“五观堂”?
汉传佛教丛林中特有的仪制——早、午两次过堂。进食,被看作一种重要的修行方法,在僧团中占有重要的地位。“过早”、“过堂”指的是僧尼们将在寺院内的“五观堂”,也就是斋堂用餐。
来源:大菩文化 2018-11-07

佛像的起源,你知道吗?
有一天,佛祖心想:此四部之众,有很多人都懈怠,都不常听法,也不精进修行,使身能作证,又不祈求未获者获,未得者得。
来源:大菩文化 2018-11-07

其实弥勒佛原本是很“瘦”的
每当说到“弥勒”,我们的脑海中首先浮现的应该是那位慈眉善目、垂耳大肚、敞怀而坐的“大肚弥勒”。殊不知,原本由印度传入中国的弥勒相是威严凛然、身材颀长的。
来源:大菩文化 2018-11-07

必看!四个精彩小故事 为你解开人生大道理
“譬如一斤米,在炊妇眼中是几碗饭;在饼家眼里是烧饼;在酒商眼中又成了酒。米还是那米。同样,你还是你,有多大的出息,取决于你怎么看看待自己。”青年豁然开朗。
来源:大菩文化 2018-11-07

手持佛珠的功德
“佛珠”,即“念珠”,是以线贯串一定数目的珠粒,于称名念佛或持咒时用以记数之随身法具。梵文中有四种说法:一、pa^saka-ma^la^,音译钵塞莫,意为数珠;二、askla-ma^la^,音译为阿叉摩罗,珠鬘之意;三、japa-ma^la^,念诵鬘之意;四、aksla-su^tra,意为珠之贯线。
来源:大菩文化 2018-11-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