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学着圆融,忍耐安心
做人如
来源:大菩文化 2018-11-06

寺院檐角下的风铃有何寓意,你知道吗?
风铃在古代有好几个称呼,如“风铎”、“宝铎”、“檐铃”等。常悬挂于大殿、佛塔等建筑物檐角下方。无人敲击,有风则自鸣,故名“风铃”。
来源:大菩文化 2018-11-06

凡而不凡——浸透佛号的挂珠
夜晚的风,穿过门轻轻地吹拂到那一闭目的僧人脸上,可他面色未有丝毫变化。他手捻佛珠,捻一珠就诵一句佛号。一珠接着一珠地捻,一声佛号接着一声地念,就这样佛珠捻了一圈又一圈,似乎永远不会停止……
来源:大菩文化 2018-11-06

燃香十问:烧香的讲究与规矩
自佛教传入中国以来,烧香拜佛就已成为信众供养三宝的重要途径。“燃我一生之忧伤,换你一丝之感悟”,香文化行业代表泓森道这样总结道。
来源:大菩文化 2018-11-06

中国原创的寺院管理制度——《百丈清规》
——《百丈清规》
来源:大菩文化 2018-11-06

佛教中四大菩萨的随身法物有哪些?
佛教传入中国后,派生出地位仅次于佛、有具体司职的菩萨信仰。随着佛教中国化进程的不断完善,菩萨信仰日益深入,菩萨传说故事也逐渐丰满,衍生出能够帮助信徒逃脱现实苦难,实现梦想并且分别代表大智、大勇、大愿、大悲的文殊菩萨、普贤菩萨、地藏菩萨、观音菩萨四大菩萨。而这四大菩萨随身法物也有着特别涵义。
来源:大菩文化 2018-11-06

六位佛教高僧大德的临终遗偈
禅师临终时所留下的偈叫做“遗偈”。佛教传入中国,禅宗大兴之际,“偈”成为了一种重要的传法方式,悟道时有偈、颂赞时有偈、忏悔时亦有偈,而其中大德高僧圆寂时留下的遗偈为偈中最精华的内容。这些历代高僧大德的偈不但是中国文学的瑰宝,也成为了修行者迷雾中的指路明灯。
来源:大菩文化 2018-11-06

真正的佛教实际上是一种智慧,学佛就是学智慧
有些人认为佛教就是禅修,简单地在寺院里面或者某个地方修个瑜伽、修个禅定,就认为自己是在学佛了——当然也可以说是学佛,但不完整,因为真正的佛教实际上是一种智慧。佛教里面有没有放生啊、做慈善啊,这些有没有呢?有。但这些是不是完整的学佛呢?不是。我们也做很多很多的慈善活动,包括现在有些名人、慈善家,他们经常做一些善事,那么因为做善事的原因就认为“我是佛教徒”吗?其实也不一定,因为佛教根本的内容其实并不是……
来源:大菩文化 2018-11-05

被误伤一眼仍敬奉尊者
在生活中我们有时面临着飞来横祸和无望之灾,有时自己并没有做错什么,但是遭殃的是自己,这是你的情绪究竟如何,是会进行报复,是感叹自己的不幸,还是宽容他人。我想大多数的人都是选取前二者,而选取第三的人寥寥无几,接下来和小编一齐看看佛教的经典故事被误伤一眼仍敬奉尊者。
来源:大菩文化 2018-11-05

大意舀海的故事
大意说:“父母的财产虽然很多,但如果我广施穷苦人还是不够,并且,我也不能随便用尽父母的财产。我只有到大海里去取回珍宝,才能够用来布施天下的穷苦人。”父母知道去大海寻宝会遇到许多危险,因此,开始不答应大意的请求。可是,大意反复跟父母讲,执意要去。父母无奈,只好答应了他的要求。大意辞别了父母,踏上了去大海中寻宝的路途。
来源:大菩文化 2018-11-05